集贸市场火灾的特点及逃生方法
来源:
|
作者:pmo9b662a
|
发布时间: 2019-09-04
|
813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从集贸市场的现状看,不规范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市场不同程度的存在,如顶棚市场、临街市场、地下市场和一些临时搭建市场,有的是在原有建筑上改造而成,有的利用街道、道路扩建。这些市场存在着建筑耐火等级低、防火间距不足、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等问题。带状毗连市场,多为一、二层小型个体砖木结构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,沿街巷连建。大面积的连片市场,一般都是一、二层的砖木结构建筑的组合,间距小,密度大。尤其是建筑面积超过防火分区要求,商贸营业厅面积较大,有的达数千米2,且缺乏防火分隔设施。
建筑条件差,商贸营业面积大
从集贸市场的现状看,不规范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市场不同程度的存在,如顶棚市场、临街市场、地下市场和一些临时搭建市场,有的是在原有建筑上改造而成,有的利用街道、道路扩建。这些市场存在着建筑耐火等级低、防火间距不足、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等问题。带状毗连市场,多为一、二层小型个体砖木结构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,沿街巷连建。大面积的连片市场,一般都是一、二层的砖木结构建筑的组合,间距小,密度大。尤其是建筑面积超过防火分区要求,商贸营业厅面积较大,有的达数千米2,且缺乏防火分隔设施。
可燃物品多,人员密集
集贸市场经营的商品,多数为服装、鞋帽、家具、塑料和木制品等可燃物,也有油漆、气体打火机、赛璐璐制品等,有的市场还经营烟花爆竹。一些市场的门店为了便利销售,采取“前店后库”、“前柜后库”或“以店代库”的办法,到处乱堆放可燃货物。也有的市场门店建筑装修和柜台、货架制作使用可燃材料,使火灾荷载过大,由于集贸市场本身是一个商品非常密集的场所,经营的户主比较多,少则几百户,多者上千户,再加上众多的顾客,因而人员极为密集,一旦发生火灾,后果不堪设想。
电气照明设备多,火、电源存在隐患
电气照明设备在一些集贸市场商贸区五花八门,安装在商店(场)顶、柱、墙上的照明、装饰灯,多采用带状式或分组安装的荧光灯具;市场安装广告霓虹灯、灯箱和供广告活动的电动机及节假日安装的各种彩灯;经营户乱拉乱接电气线路、插座、开关和夏季大量使用电风扇。荧光灯的镇流器、霓虹灯及电动机还有使用的熨斗、烙铁等电加热器,都具有很大的火灾危害性。在市场的餐饮区,用火、用电、用气量大,厨房线路乱拉乱接或线路被熏烤的严重老化,闸刀、开关保险盖破损掉落,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。
火灾蔓延速度快,容易产生有害气体
集贸市场的楼层起火后,火势由起火点向周围发展,并向燃点低的商品和楼梯间方向蔓延,同时产生大量的烟雾。烟气和高温由内部敞开的楼梯间垂直迅速向上蔓延,也有从楼梯间掉落下来的燃烧物引起下层燃烧。带状毗连门店,火起于上风时,火势会顺风沿着毗连建筑迅速向下风延烧,形成条形燃烧带;火起于下风时,火势向上风虽燃烧的速度较慢,但仍会威胁毗连的其他建筑物。小摊亭组成的集贸街火灾,由于商品处于悬挂状态,摊亭密集,亭(棚)上的遮雨板多为塑料制品,火势发展、蔓延速度极快。由于大量的棉、毛、化纤物、塑料物品和部分药品燃烧时,会产生大量烟雾和有害气体,危害现场人员安全。
消防通道不畅,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困难
许多集贸市场依街靠路两侧,由于在建筑物附近乱搭乱建,或在市场上空设置顶棚,使消防通道宽度和高度达不到规定要求,更为严重的是街边路旁的摊点随意侵占,几乎没有消防通道,再加上市场内复杂的环境,当发生火灾后不仅人员疏散困难,而且消防车也难以靠近作战,直接影响火灾扑救。
集贸市场(商场)火灾有别于其它火灾,逃生方法也有其自身特点。
方法一:利用现有物资逃生商场(集贸市场)商品种类繁多,发生火灾后,可利用逃生的物资是比较多的:
毛巾、口罩浸湿后可制成防烟工具捂住口、鼻,利用绳索、布匹、床单、地毯、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;
如果商场(集贸市场)还经营五金等商品,还可以利用各种机用皮带、消防水带、电缆线来开辟逃生通道;
穿戴商场(集贸市场)经营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,如安全帽、摩托车头盔、工作服等可以避免烧伤或被坠落物体砸伤。
方法二:利用疏散通道逃生
每个商场都按规定设有室内楼梯、室外楼梯,有的还设有自动扶梯、消防电梯等,发生火灾后,尤其是在初期阶段,这些都是逃生的良好通道。
在下梯楼时应抓住扶手,以免被人群撞倒;
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,因为发生火灾时,停电也时有发生,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。
方法三:寻找避难处所,堵塞间隙
发生火灾时,如上述二种方法都无法逃生,可利用水管、房屋内外的突出部分和各种门、窗以及建筑物的避雷网(线)进行逃生,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机会逃生。
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。如到室外阳台、楼房平顶等待救援;
选择火势、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关好门窗,堵塞间隙,房间如有水源,要立刻将门、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,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时间;
无论白天或晚上,都应大声呼救,发出各种呼救信号,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。